《盐糖脂》| 耶律瑾解读
关于作者
迈克尔·莫斯是《纽约时报》记者,此前曾在《华尔街日报》任职。他在1999年和2006年分别入围普利策奖评选,2010年获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。
他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《盐糖脂》的写作。在写作过程中,他走访了卡夫、雀巢、可口可乐等知名食品公司,还采访了包括化学家、营养学家、律师、政府工作人员等等食品行业相关人士。
关于本书
这本书聚焦食品行业背后的力量,即食品巨头通过添加盐、糖和脂肪,让我们无法抵抗加工食物的强大魅力。书里还从社会学、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的角度,揭秘加工食品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。读完这本书,我们会知道:管不住嘴,可能真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错。
本书曾获得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行榜冠军。
核心内容
盐、糖和脂肪是三种神奇的成分,它们能让人欲罢不能。为了吸引消费者,加工食品行业巨头们想尽了办法利用这三种成分。他们的做法,毫无疑问重塑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:我们像“上瘾”那样,深陷加工食品用“盐糖脂”建造出来的美丽欲望之中,无法自拔。
前言
你好,欢迎每天听本书。本期音频要解读的这本书是《盐糖脂》,说的是盐、糖和脂肪这三种常见的食物成分。咱们都知道,这三种东西吃多了,对健康非常不好。但这并不是一本营养学的书,它的副标题就是这本书要回答的核心问题,“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”。
如果你曾经对着薯片、比萨等垃圾食品欲罢不能,如果你因为不能成功减重而觉得是运动量不够,又或者是自责自控力不足,那听了这本书你会发现,这事儿可能还真不怪你。
这本书就从行业的角度揭示了,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,食品公司在产品中加入了远超出健康标准的糖分、盐分和脂肪。而且根据相关研究,习惯了吃加工食品的人想戒掉零食,就跟戒毒的难度差不多。
这本书不仅调查了很多美国食品公司的巨头,揭开行业内幕,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产品背后的配方故事和营销心理学的知识。作者迈克尔·莫斯是《纽约时报》的记者,他曾两次入围普利策奖评选,在2010年获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。
作者的记者才能在这本《盐糖脂》中,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在三年半的调查和写作过程中,他不仅走访了卡夫、金宝、雀巢、可口可乐等知名大公司,还采访了包括化学家、营养科学家、行为学家、营销人员、律师等等行业人士。这本书出版后,也进入了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名榜。
今天的解读我将分成三个部分。
第一部分讲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加工食品?
第二部分讲的是食品加工业怎样利用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,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吃下了过量的调味品呢?
最后一部分我们来聊一聊,食品巨头攻势这么强烈,我们为什么遏制不了?
第一部分
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,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加工食品?
加工食品的范围非常大,那些添加了很多化学 配方的食品,基本都在加工食品的范围里。添加了什么化学配方呢?比如说,为了让食品更好吃,人们会添加人工甜味剂;为了让食品保存的时间更长,人们就会添加防腐剂。像是饼干、方便面、薯片,它们都是加工食品。
数据表明,美国人摄入的食品有三分之二都是加工食品,这已经是一个年销售量高达一万亿美元的行业。同时,人群中过度肥胖的比例也大幅上升。公共健康领域明明一直在做各种宣传推广,呼吁人们多吃健康食品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那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?
加工食品商们让消费者摆脱不掉加工食品诱惑的秘诀,就在于本书书名提到的这三种成分:盐、糖和脂肪。为什么是这三种成分?
因为这三种成分,最能刺激人类的味觉,而味觉对人们选择食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。有一本专门研究成瘾机制的书叫《上瘾五百年》,里面提到说,什么叫上瘾呢?上瘾就是化学分子刺激,让人身体产生了更多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。上瘾会让人有幸福感和解脱感,这和美味的食物带给我们的感觉相同。食品同样能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,让人上瘾。
食品公司的研究员们曾经总结出了一条关于“理想零食”的公式。消费者买零食,肯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比如购买方不方便、价格实不实惠、食品是不是健康。但研究者发现,味道最能刺激消费者购买。只要提升风味,购买量就会上升。
就拿很多健身达人最看重的指标“含糖量”来说,人类对甜味非常敏感。研究人员就发现我们口腔的所有部位,包括上颚,都嗜甜如命。大脑对糖的反应和对可卡因的反应一样,甜食代表着能量,能带给人兴奋感和愉悦。甚至可以说,人类的历史是嗜甜的历史。所以,食品商自然很喜欢往食物中添加糖分了。糖 不仅能直接吸引食物消费者,还能让他们吃得更多,帮商家卖出更多商品。
不过,食品当中的含糖量也不是越多越好。可口可乐公司就找到了一个糖分的“极乐点”。他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做实验,最后发现,如果甜度超过了这个极乐点,人反而会感觉很腻,就会影响饮料的销量。因为人的大脑虽然更喜欢甜,但也更容易对强烈浓郁的味道感到疲劳,就会抑制对这种味道的渴望。这个最佳平衡点就是糖分的极乐点,按照这个比例调配好的可乐,不仅能让你感到令人愉悦的甜味,而且喝完后嘴中不会留下任何不好的味道,只会让你更加想喝。
更糟的是,甜味对于小孩子们的诱惑力,比对成年人更强。而且,研究者发现,偏爱甜味可能是一种“习得性行为”,意思是说,童年吃加工食品多的小孩,长大之后,也会更爱甜食,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对加工食品的渴望。所以,在给孩子们做的零食里,加工食品商们往往都会添加更多的糖分。
你可能会觉得,现在不是有很多“无糖饮料”吗?喝无糖饮料不就能减少糖类的摄入吗?作者在书里提到,这个效果可能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。因为就算饮料中不含糖,也会诱发我们对甜食的渴望,让我们摄入更多的食物,这样一来还是会导致肥胖。而且,无糖饮料当中的代糖还会欺骗人的新陈代谢系统,让身体以为自己已经吃了糖,诱发身体分泌胰岛素,从而储存更多的脂肪。
如果说大部分人对糖还是很警觉的,那接下来这个成分,就有些让人难以察觉了。这就是脂肪。脂肪和糖一样,脂肪也能刺激大脑,但是它更像一种麻醉剂,可以屏蔽食物里不好的味道,让食物的口感变得更柔和。加工食品行业还找到了让糖和脂肪协调作用的办法。他们发现,多加一点点糖时,多脂奶油会更美味。而且,脂肪隐藏得很深,很多饼干、薯片、蛋糕和派中,包括士力架和MM豆,都是脂肪在输出一多半的卡路里。但是消费者却不会认为这些是油腻的食品,最多只会对其中的糖分保持警觉。
而且更糟糕的是,无糖饮料当中的代糖还可以当作糖类的替代品,而脂肪是不可替代的。雀巢的一位食品科学家,就曾经试图用其他化学品来替代奶酪。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,奶酪中脂肪发挥的口感是化学品替代不了的。人们迷恋的是奶酪酱汁独特的口感,它既像蜜糖般黏稠,又像花生黄油般浓郁。脂肪可以促进进食,在它对大脑的麻醉作用下,人们完全吃得停不下来。而且,脂肪没有“极乐点”,食物里的脂肪含量越高,消费者的味蕾就越喜欢。
说完了糖和脂肪,我们再来看看盐。这个成分更容易令人放松警惕,毕竟,盐不会引起肥胖。但它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视,由于钠的作用,摄入大量盐容易引起高血压。根据统计,现在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都有高血压。为了让人们少吃盐,健康部门的官员一度还发起一项运动,希望人们挪走美国餐桌上常见的盐罐。但他们最终却发现,这些盐罐对人们摄入钠的贡献大约只有6%,其实超过四分之三的盐分摄入都来自加工食品。番茄酱、比萨和速溶蔬菜汤里都含有大量的盐,甚至在给糖尿病人生产的低糖低脂的食品中,都含有大量的盐。
为什么加工行业也同样青睐盐呢?盐强大的吸引力一度让科学家非常费解,毕竟糖和脂肪来自动物和植物,包含了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,而盐只是矿物质而已。虽然钠对人的生命是必须的,但是大多数人其实只需要摄入少量的钠就足够了。而现实的情况是,美国人每天摄入的盐,要比人体需要的高出十倍乃至二十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