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超新星纪元》| 怀沙解读

关于作者

刘慈欣,高级工程师,科普作家,被誉为“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”。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他一边在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,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,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“银河奖”。2015年,刘慈欣凭借《三体》获得世界科幻界的最高奖项“雨果奖”,这是亚洲作家第一次获此殊荣。

关于本书

《超新星纪元》写于1991年,是刘慈欣三大长篇小说之一。在本书中,刘慈欣通过一次超新星爆发的事件,构建出一个只有儿童的世界,用大历史的手法展示了当整个文化体系被清零后,人类社会将会面临的重创。

核心内容

地球由于受到超新星爆发射线的照射,全体13岁以上的人类都将死亡。经过一年的大学习时代,13岁以下的孩子们掌握了世界的决策权。然而,虽然补齐了见识、技能和知识上跟成年人的差距,但这个没经历过调试、也没有容错率的运行系统还是很快就崩溃了。孩子们的游戏天性不断升级,引爆了核战争,地球最终变成了一个工业瘫痪、政府停摆、民众绝望、遍布仇恨的废土世界。

前言

你好,欢迎你每天听本书。我们继续来说科幻。今天说的科幻小说叫《超新星纪元》,作者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。和这本《超新星纪元》一起推荐给你的,还有英国作家戈尔丁的《蝇王》,之所以要把这两本小说放在一起解读,是因为这两本书的故事背景设定是几乎一样的,就是:如果这个世界突然有一天没有大人了,决策权完全交到孩子手里了,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?两本书的结局也都是悲剧,孩子们都搞砸了,世界最后变成了地狱。

那面对同样的故事设定,我们来看看中国最好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,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?在讲小说之前,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刘慈欣和他创作科幻小说的一个特点。

刘慈欣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幻作家,也是亚洲第一个获得雨果奖的作家。到目前为止,他一共出版了三部长篇科幻作品,分别是《三体》《超新星纪元》和《球状闪电》。这三部长篇科幻小说有一个共性,可以总结成——他用写历史的方法写科幻。

首先,这三部小说都有很强的社会性,讲的都是因为某一个和科学有关的大事件,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,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和人类的走向。我们知道,一般来说,一个作家如果写一段大历史,比较主流的办法是选这段历史的某一个局部来写,比如只写一段特定的时间,或者只写一群特定的人,或者只写一个封闭的小环境。但刘慈欣的选择是:在所有的时间,在所有的场景下,写所有的重大的事件和所有的重要的人物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,刘慈欣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。他经常设定一个生活在未来的人,然后通过这个人回望往事的视角,给我们讲一段人类的历史。而且这个未来的叙述者一般是一个纵览过全局的大人物,是个重要历史的见证人,这个人能站在全知的视角上,帮人类总结经验和教训。比如说,整个《三体》的第三部,就是主人公程心的一本回忆录。

而这部《超新星纪元》,也是用这个办法完成叙事的。整本小说,是用一个未来历史学家的口吻写的,这个历史学家是在2030年,回望过去30多年的历史。所以,这就让我们读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时,找到一点读司马迁的《史记》的感觉,有时候小说突然能扎到一个特别具体的情景里,描写一个细节,有时候又能快速拉到一个鸟瞰的视角,描写一个大场面,有时候还加入自己的点评和总结。这种讲故事的方法,对于那些喜欢知识增量的读者来说,是非常过瘾的。因为它能让明明是虚构的东西读出非虚构类作品的感觉,获得非虚构内容的收获。

这本《超新星纪元》,给我们的收获点也很多,我们就按照情节顺序给你捋一遍,在音频的最后,我会试着把所有这些收获点,总结成一个核心收获。

第一部分

我们就先来看看大人和孩子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?

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大设定。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,地球受到了一种特殊宇宙射线的照射,人类在被照射之后,基因会发生突变,一年之后,所有人类就会全部死掉。但不幸中的万幸是,科学家发现,13岁以下的孩子,他们的基因是可以修复的,修复之后什么事也没有,完全可正常生活。等于说,在地球上,落下了一道生死闸,13岁以上的人,一年之后必死无疑,13岁以下的孩子,将来会接管整个地球,小说就是从这开始的。得到这个噩耗之后,大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,我们用这一年时间,要把这些孩子比我们大人差的那一块补上来。那孩子到底比大人差在哪呢?除了身体比较弱小之外,小说里给出的回答是三点,分别是:1.没见识;2.没技能;3.没知识。

我们先来看第一点,没见识,这个指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缺乏基本的了解,对很多大事情没有基本的概念。第二点,没技能,指的是孩子们缺乏具体的工作技术,像开飞机、开火车、做外科手术,这些技能孩子们不会。第三点,没知识。这个泛指一切有用的知识和信息,大到像E=MC ²这样的物理知识,小到一些非常具体的信息,比如说某一个仓库的钥匙放在哪个抽屉里了,这些信息孩子们都不知道。

所以,整部小说就分成了两部分,前半部分是大人们填平这三个差距的努力过程,而后半部分是前面的努力是怎么失败的过程。

首先,大人们做了一个判断,认为时间紧任务急,让全体孩子在一年内,全都变得有见识、有技能、有知识,怕是来不及了,只能把这三块东西分别交到不同人的手里,也就是:让一小部分孩子有见识,让绝大部分孩子有技能,而把知识呢,交给一台电脑。所以,大人们一共做了三件事。

第二部分

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人的三个努力。

大人做的第一件事,是找到领袖,也就是让一小部分孩子填补大人和小孩的第一个差距——见识。

小说主要描写了发生在中国的故事。首先,中国一共有2000万个13岁以下的孩子,中国政府通过各种严苛的挑选,最后选出了8个最适合当领导的孩子。都是聪明、坚毅、善于解复杂问题的超级优秀少年。接下来,国家领导人对这8个孩子展开了一场特训,用了一种叫“五感俱全洞见法”的培养方法。小说对于这一段描写得很有意思,我来给你描述一下细节。

第一个情景。这天,国家总理亲自陪着这几个孩子来到了一个火车站,在火车站里,大人已经事先摆满了几百个火车皮,每个火车皮里都装满了食盐。然后,总理带着孩子站在高处,对着这好几百个火车皮的食盐问大伙:孩子们,你们猜,这么多盐,够我们首都的人吃多久呢?有一个孩子一看这么多,说吃五年?总理说不对,答案是:只够吃一天。孩子吓坏了,说怎么只够一天的呢?总理说没错,这就是你们的第一课:你们要知道,运营一个国家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困难很多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你们就跟着我,我来教你们怎么管理这个国家。在未来,你们几个就负责内政。好,这是第一个情景。你看,为了培养未来的领导人,国家就这么下血本,总理亲自当老师。

第二个情景。这天,国防部长陪着一个男孩来到一间军事参谋室里,屋里全是国家最高级的军官。国防部长说,孩子,为了教会你什么是战争,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,我们国家的军队搞了一次实弹演习。现在,敌军已经向我们发起了进攻,你就是最高指挥官,请问,该怎么办?

男孩也很进入状态,他想了一会说:我认为,首先要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。国防部长问:很好!那你怎么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呢?男孩又想了一会说:我想到战场上,找一个最高的山顶,登高观察!国防部长说行,咱们走,我们陪你去。所有高级军官就都陪孩子去了。结果一到山顶,男孩就傻了。他才发现真实战争和他想象得完全不一样,没错,山顶上视野确实很好,但是一眼看过去,有的地方在冒烟,有的地方在爆炸,偶尔在树丛里开过一辆坦克,偶尔天上划过几架飞机。说白了,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都判断不了,更别说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了。孩子傻了,在那一瞬间,他才知道,原来真实的战争是这么回事。总参谋长说:孩子,现在你懂了,这才是真正的战争。战争要求你必须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判断。这就是你的第一课。以后,我们来教你怎么保卫这个国家,在未来,你就负责国防。

通过这两个例子,你就明白了,大人们就是在用这种极端而高效的办法,快速提升孩子的见识。这个方法可以总结成下面这句话:在一个你五感俱全的时刻,制造一个洞见瞬间。

首先,要让孩子打开所有感觉,也就是打开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触觉、味觉去体验真实的世界。你想,一个孩子突然看到那么多食盐、闻到战场的硝烟、听到爆炸声,那对一个人建构底层认知的塑造作用有多大。这就是那句诗说的——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一个年轻人可能站在山头上1分钟,就对很多事情有概念了,比如什么是经济、什么是战争、什么是政府,这几个特别难解释的区域的认知就都亮了一些,这是你背多少书都学不会的。这是第一点,创造五感俱全的环境。

第二点,刚才描述的那两个场景,结论都不是大人硬塞给孩子的,是通过制造一个洞见瞬间,让你自己顿悟的。这样的结论是在大脑里自己生长出来的,是属于你自己的认知。

所以说,我们看,这种五感俱全洞见法是非常优秀的教育方法,它唯一的缺点就是——成本太高。但这可是培养中国的未来啊,成本不是问题。接下来,这8个孩子就在国家领导人的陪同下,用这样的强度培训了一年,可想而知他们的进步会有多快。在大人对未来的设计里,这8个孩子就是国家领袖,负责提供视野和高层决策,解决孩子和大人的第一个差距——见识不足的问题。

接下来,大人们要解决第二个问题,也就是让绝大多数孩子有技能。只有一年时间,大人必须让360行,行行都有人继承。接下来的一年时间,不管是医院、工厂还是军营,全都变成了学校。只要你一推门,基本都能看见一个大人在唠唠叨叨地给一帮孩子上课。所有课程都是一个目标,就是教你怎么实操,教你怎么干活儿。说白了,就是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全民蓝翔技校。经过一年的突击学习,孩子们基本上算是出师了。医院里,手术台上的主刀大夫12岁;在核电站里,总工程师12岁;军队里,战斗机驾驶员12岁。虽然都不算有经验吧,但是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这个技能起码是熟悉的。大人们看到这个情况,总算是松了一口气。

那第二个问题,技能问题解决了。接下来,知识问题怎么解决呢?大人们想,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已经够重的了,就别再让他们死记硬背了。大人们就给孩子留下了一台名字叫大量子的人工智能电脑。大量子一共有三个功能,首先它是一个超级信息库,同时还有搜索和智能语音助手的功能,它还可以直接实现人机对话。天下任何问题,大量子无所不知。比如你问,大量子我想喝水。大量子马上能告诉你,你在什么位置,你几分钟之后出发,到哪坐什么车,到什么超市的第几个货架上,从521瓶水里取走一瓶。你看,这个大量子就这么厉害。有了大量子,孩子们就约等于什么都知道了。大人们在设计好了大量子之后,把它交给了8位年轻的国家领导人。所以这下知识存储的问题也解决了。

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之后,大人也稍微放心了一点。你看,年轻的国家领导人有见识,绝大多数民众有技能,大量子有知识。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心走了呢?一年时间到了。在最后一个成年人去世之后,世界启动了一个全新的纪年方式,因为当初那个害死人致命的射线,是一个超新星发出来的,所以叫超新星纪元元年。从此,世界翻开了新的一篇。

第三部分

接下来,我们看看这个世界是怎么崩溃的。

最先崩溃的,是绝大多数孩子的速成的技能系统。超新星纪元刚刚开始一小时之后,世界就乱套了,世界各地的发电厂大多数都停转了,85%的铁路和公路系统中断,民航系统100%瘫痪,到处是爆炸、火灾、撞车,整个世界乱成一团。这不对啊,之前不说都训练得好好的?是,孩子们虽然学会了基本的操作,但是,他们并没有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,只要碰到一个小意外,马上就傻眼了。而且,孩子们没有能力把故障控制在自己的领域内,一遇到问题,每个人都马上把这个故障传递给其他工种。所以,孩子们的世界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。

这里有两个原因:第一,这个孩子们掌管的世界,是没有经过试运营和调试的。它第一次正式运行的时候,大人就已经不在身边了,就好像一个技术团队把系统搭建好了之后,就直接撤了,完全没有日后的运营维护,那这个系统肯定是要崩溃的。第二,每个孩子掌握的技能都太单一了,导致整个系统的容错率很低。因为孩子上的都是速成班,每个孩子都只知道自己这个岗位的垂直信息。可能你会说,不对,难道不是应该分工细化一点吗?大家都只懂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,这不就正对吗?其实不对。请注意,我们平时说某人很懂一个领域,指的不是他只懂本领域之内的事,别的全不懂。恰恰说的是,他非常懂他的这一行,以至于对那些周边领域他也都很懂,这样你就能解决工作中所有可能的问题,你这才能叫很懂某个领域。而现在,孩子们的技能都没有交叠重合的空间,而行业之间的交接地带,还偏偏是最容易出问题的,而这个世界,没有一个通才型的工程师能处理这样的问题。所以,整个社会技能系统崩溃,是必然的结果。大人们整整一年的专业技能培训,在超新星纪元开始10小时后,就宣告失败。

接下来失败的,是领导团队。那支经过一年时间精心培养的8人明星领导团队,几乎是一点用也没起到,因为他们完全被架空了。他们发现自己的政令根本下达不下去,各地的政府都中断了。其次,要处理全国那么复杂的情况,别说8个人了,就8万人也不够,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都在高速变化,等你把情况问清楚,那边黄花菜都凉了。所以,这8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就算再强,他们也没有办法实现中央对局部的控制。整个国家就像一个高位截瘫的人一样,大脑是能高速运转,但是连一个手指头都动不了。

我们看,故事进行到这,大人前面的两个努力都失败了。接下来,那个叫大量子的超级电脑,算是起到了一些作用。眼看世界一团混乱,8个人的领导团队做的唯一有用的事情,就是给大量子开放了最大权限。让大量子接手这个世界,大量子接手之后,它就像电影《黑客帝国》的matrix一样,同时用电话指挥无数个孩子处理各种问题——到哪去灭火,到哪儿去疏散,哪里有吃的——在这个没有大人的世界里,大量子就变成了唯一大人。

10天之后,混乱渐渐平息了。但是,世界不是恢复正常了,而是很多断水断电的地方干脆就被放弃了,在大量子的调度下,孩子开始聚集到少数正常的区域去生活。但是再往后,大量子的局限性就出现了,因为它就只能帮孩子们救个急,面对具体的生活,还是需要孩子们自己来做决策。这个时候,孩子们没有见识、对世界没概念的缺点就开始暴露了。这些孩子过去就是纯粹的小傻孩,过去一年临时抱佛脚学了一些技能,但是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没有形成,他们根本无从判断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。

首先,孩子们凭感觉认为,情况没有大人之前说的那么严重吧?好像我干不干活儿也差不多啊。这是因为世界人口锐减,人均资源变多了。而且大量子把很多重要设施,比如说发电厂都接管了,省得在孩子手里出错,所以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错觉,就是我们其实可以不工作的。所以,孩子们的世界观来了一个大反转,他们从一些谨小慎微的技术工人,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群混世大魔王,开始各种狂玩。超市、玩具店、宠物店、游戏店全被孩子们洗劫一空。但是,这么玩能坚持多久呢?几个月之后,孩子们在把所有好吃的都尝了一遍,把所有的游戏都通关之后,突然觉得空虚了,真没劲,干啥都没劲。然后他们的世界观就又来了一个反转,小说里把这个时期称为“沉睡时期”,这个时期里,大家就啥也不干,每天就是睡觉。

那这时候,国家的领袖们心里着急啊,他们知道这样的状态是不行的。但不管用什么办法,也叫不醒大伙儿,因为任凭你说破大天,眼皮长在我脸上,我就是想睡觉,你管得着吗?所以整个世界因为认知的差别,就被撕裂成了两部分,忧心忡忡的领导层和浑浑噩噩的普罗大众。那怎么办呢?各国首脑一起开了一个会。会上大家决定,要一起做点什么事来振奋民众的精神。最后的决定是,举办一届奥运会吧!举办地点在南极。而为了更刺激,大家不比体育了,直接比军事。这次奥运会,说白了,就是让几大国家的军队,上战场真枪真炮地打仗。

比赛的方式就是各国分组对战。比如坦克大战,就是两边的坦克列队,一二三,然后开炮互射,还有军舰互射、步兵拼刺刀、飞机凌空格斗,所有规则全一样,都是打到参赛一方死光为止。这个规则听上去非常可怕,但没想到,规则一公布,全世界的孩子都表示支持。因为孩子们对战争是什么根本没概念。孩子的反应是,什么?更好玩更刺激吗?那就搞呗!结果,这场奥运会真的办起来了,各国的军队在南极集合之后,所谓的比赛开始了。孩子一开始还是好奇的,但在战斗开始的第一个瞬间就直接吓傻了,比如在坦克中弹的那一秒,大家的反应都是,啊,我的妈呀,战争这么可怕。但可能就在下一秒,这个孩子就已经直接阵亡了。

后来,比赛开始渐渐失控了,你想,平时小孩一推一搡都可能当真,这么真的流血死人,怎么能不急眼呢?最后比赛变成了一场血肉模糊的大乱战。最后,其中一个国家因为嫌美国不守规矩,直接朝华盛顿发射了一枚400万吨当量的氢弹,华盛顿地区被炸成一片平地。人类避免了那么久的核战争,最后到底在地球上上演了,这颗核弹把全世界都炸醒了,各国首领们又开了一个会,一致决定结束这场战争。所以,这场奥运的结果就是,在赛场上死了50万人,氢弹炸死了几十万人。

这时候,我们再放眼看看这个世界。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工业瘫痪、政府停摆、民众绝望、遍布仇恨的废土世界。故事进行到这,就进入了最后一个段落。在小说的最后,作者直接把时间快进了30多年。这个烂摊子怎么收场,后来又发生了,全部略去不说了。

刚才说的,所有这些故事,都是一个生活在2030年左右的历史学家,在回顾历史。这位历史学家当年是一个12岁的孩子,他全程见证了超新星纪元这30多年的荒诞历程。在2030年,人类已经殖民到了火星上,可能是地球环境已经毁掉了,也可能人类成为了横跨太阳系的星际文明了,书里没有具体交代,总之这位历史学家是生活在火星上的。不过,从这一段的人物对白和上下文来看,2030年的人类已经从幼稚和疯狂里走出来了,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反思、沉淀和忏悔,而且科技很昌明,人类的这艘航船,算是回到正轨了。

在故事的最后,这位历史学家给他的孩子讲起了当年的故事。不知不觉的,他的眼泪夺眶而出。整部小说到这就结束了。

总结

如果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小说,这是一个大人们希望在一年时间里,让孩子们迅速变成大人,但是最后失败了的故事。

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表面上看,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很多理由,像技能不能速成、见识不能共享、中枢系统对局部的失控、孩子的界观不稳等等等等。但是所有这些,可能都导向一个根本原因。这个根本原因是:整个社会文化体系被清零了。

我们知道,这个世界保存信息和文化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实体保存,像刻在石头上的字、装订成册的书,还有电子数据。在小说里,这部分知识是没有中断的,但是另外一种东西被彻底清零了,就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传承。打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比方,社会的文化传承就像是一个饭店里的那锅老汤,是人类的传统、文化、善恶观、世界观在一起炖了那么多年的总和。这锅老汤里有陈年的老食材,也接纳新食材,它才是整个社会最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,是它在默默地用小火炖着,把一代代年轻人熬煮成成年人,是它降低了社会的波动性,保持主流价值体系没有大的起伏。

如果人类社会是这锅汤的话,那国家领袖就相当于大厨,负责烹调这锅老汤。而人类的知识结晶,就是餐厅里这锅老汤的配料单。而年轻人,就是这家餐厅新来的实习厨师。年轻的厨师在刚上手的时候,火候肯定掌握不好,甚至会在汤里放一些不正确的食材,但没事,老汤有很强的容错能力,它的主体味道不会变。但《超新星纪元》的故事设定,相当于发生了两个大变化。首先,大厨们集体死亡,而且最要命的是,这锅老汤被倒掉了,煮了这么多年的老汤没了,锅空了,整个社会文化系统被一锅端了。整个餐厅只剩下年轻厨师和一张配料单,那这个餐厅就很危险了。

而整本小说,其实就是这帮年轻厨师花了30年时间,重新再熬一锅汤的过程。最后,是因为社会重新建构了底盘和文化基础,人类才算站稳。所以,问题不是出在年轻人身上,也不是出在成年人的教学方式上,而是出在社会文化被清零上。一旦这个东西改变了,别说是孩子,就是成年人也控制不了局势。每当社会的文化基础发生重建后,往往会迎来一次阵痛,不到万不得已,这锅老汤不要重熬,这就是《超新星纪元》这本小说给我们的启示。

这时候,我们更能理解音频最开始说的,刘慈欣是在用写历史的方法写科幻。你看,他借着科幻的设定,给我们演绎了一次人类有史以来最最彻底的清零,让我们看到了最最可怕的浩劫。小说讲的是一个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故事,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历史多次重申的道理。

撰稿、讲述:怀沙

脑图:摩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