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迷人的温度》| 曹天元解读
关于作者
本书作者是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吉诺·塞格雷,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埃米利奥·塞格雷的侄子,本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物理教授。塞格雷家族在二战前由意大利移民美国,因此也对二战前后的欧洲科学史相当关注。吉诺·塞格雷曾经撰写过广受好评的关于费米、玻尔、伽莫夫等人的传记,而这本《迷人的温度》则是他从温度的角度出发,为宇宙、地球和生命撰写的一本“大历史”。
关于本书
本书以温度为线索,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去讲述了关于宇宙、地球和生命的历史。从科学、人类、生命、地球、宇宙等等不同的角度,塞格雷为我们全面阐述了温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。通过这本书,你会发现,“温度”原来是一个这么奇妙的概念,它几乎决定了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命运。
核心内容
“温度”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词汇之一,然而,这个概念其实在历史上只出现了300多年。对温度的研究不但是近代科学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,也将在未来继续促进超导、超流等一系列前沿科技的发展。从进化的角度来看,保持稳定的37度体温让人类和哺乳动物得以发展出精密的大脑,最终导致了智慧生命的出现。温度的变迁深刻影响了地球演化的历史,一次次的冰期变迁让生命的形态不断产生变化,在这个过程中,它们改变了地球大气成分,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样子。最后,温度不但决定了宇宙的起源,也是各种不同的原子核形成的根本原因。可以说,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物,它们的起源和命运都与“温度”息息相关。

前言
你好,欢迎每天听本书。本期音频我们要讲的书是《迷人的温度》,它还有个副标题,叫作“温度计里的人类、地球和宇宙史”。很明显,从书名你就可以听出来,这是本讲“温度”的科普书。
不过,它和其他科普书最大的不同之处,就是别的科普书,讲物理的往往只讲物理,讲生物的往往只讲生物。但是这本书以“温度”为线索,从宇宙讲到地球,从生命讲到人类,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地质,几乎无所不包。不听这本书,你一定不知道,“温度”原来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概念。从最大的宇宙到最小的原子,从地球的演变到人类的进化,温度几乎决定了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。听完了这本书,你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:它在各个方面,在各个层次上,原来都是互通的。只要把握住“温度”这个核心概念,你就可以把万事万物都串到一起。这才是这本书真正“迷人”的地方。
在开始之前,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吉诺·塞格雷,他是一位美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有句老话叫作“将门出虎子”,在科学史上有很多的“科学世家”。比方说著名 的伯努利家族,就是在同一个家族里出了好几位大数学家。
本书的作者吉诺·塞格雷,则出生于一个典型的“物理世家”。他本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教授,他的叔叔埃米里奥·塞格雷更加有名,曾经拿过诺贝尔物理学奖。另外他的兄弟、外甥、表叔等等都是研究物理的。不仅如此,吉诺·塞格雷的夫人也同样出自物理世家,他的岳父、连襟等人在物理界都很有名气。所以连塞格雷自己都说,搞物理其实就相当于他的“家族事业”。
不过,吉诺·塞格雷的才华并不仅限于物理,他对历史也很有研究。这就可以让他以“温度”为线索,信手拈来,全方位地去讲述一段关于自然的“大历史”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,围绕着温度这个主题去探索四段不同的历史。它们分别是科学史、人类史、地球生命史以及宇宙史。
第一部分
首先,我们来回顾一下科学的历史,这就要从“温度”这个概念本身说起。在今天,“温度”已经是一个日常用词,大家说着说着,早就习惯了,不会觉得这个词有什么特别的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,其实“温度”这个概念在历史上才出现了三百多年。在古代,人们知道冷,也知道热,但是从来没有“温度”的概念。换句话说,古人从来没有想到过,“冷”和“热”是一种可以被量化的东西。
事实上,“温度”这个词的提出是科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,它直接导致了近代科学的重大革命。而这一切的导火索,却是一种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小仪器,就是温度计。
最早的温度计是谁发明的,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它的发明时间大概在公元1600年之后,那时正好是近代科学革命爆发前的关键时刻。在这个时间段,出现了好几种非常重要的发明,包括望远镜,显微镜,还有就是温度计。望远镜帮助人们提高了天文观测精度,促成了牛顿力学的诞生。显微镜帮助人们发现了细胞等微小结构,促成了近代生物学的诞生。而温度计呢?它带来的革命虽然要晚一点,但是重要程度和它们不相上下。它第一次让人们有了“温度”这个概念,也就是我们可以把冷和热定量化、数字化。大家熟悉的“摄氏温度”,“华氏温度”就是那个时候定下的两个量化标准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为什么说“定量化”非常重要呢?可以说没有定量化,就没有科学研究。温度计发明以后,有了温度的概念,人们才第一次得以对“热”这个东西展开系统的研究。这是一段非常精彩和曲折的历史。而关于这段历史,你只要记住两点就行了。第一,在对“热”的研究过程当中,人们发明了一种蒸汽机,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开始。第二,对于热的研究最后导致了一门叫作“热力学”的学科出现,它和经典力学、经典电磁学一起,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三大支柱。
所以,从某种意义上讲,对于“温度”的研究,是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。经常有人问,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爆发工业革命,没有诞生科学?其实除了缺乏历史传统和思想基础之外,还有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原因,就是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技术不行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你看,不能造玻璃,你当然也就造不出望远镜,显微镜,还有温度计这些仪器。而没有这些仪器,你就没法精确地量化一个概念,也就谈不上科学研究。所以,千万不要小看温度计这个东西,正是它给我们带来了近代科学的重大革命。从此,我们有了“温度”这把尺子,对于科学家来说,这就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如果说温度对于科学的起源有重大帮助,那么,它对于科学的未来也同样不可或缺。因为进入20世纪后,物理学界又爆发了两场新的革命,一个是相对论,一个是量子论。而这一次,“温度”同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尤其是对于量子论而言,温度更是一个核心因素。在量子世界里,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状态下,会展现出非常奇妙的性质,我们经常听到的“超导”、“超流”,以及由此衍生开来的一系列前沿技术,都是量子效应在低温下的宏观体现。我们也能想象,在未来温度仍然会是科学研究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,它几乎牵涉到一切重大的物理和化学问题。可以说,“温度”贯穿了整部科学史,甚至毫不夸张地说,它是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,在历史上发现的最重要的科学概念之一。
以上是第一点,我们围绕着温度回顾了科学史。接下来,让我们同样从温度出发,来重新审视一下人类,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进化历史。
第二部分
我们知道,一个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摄氏度,不管你是男是女,皮肤是黑是白,也不管你是个婴儿还是百岁老人,住的地方是赤道还是北极,所有人都有着相同的体温。你可别觉得这就是个常识,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远,从整个自然界的角度来看,这其实是个奇怪的现象。
因为除了人类之外,其他能够保持恒定体温的动物,比如多数哺乳类,它们的温度也大多都在摄氏37度左 右浮动。鸟类也是恒温动物,体温稍微高一点,但也就是在42度左右,差距很小。你看,是不是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魔力之手,把各种动物的体温都精确地调控在“37”这个数字附近,这是为什么呢?
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,第一是,为什么我们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?第二是,为什么这个恒定的数字正好是37?关于这两个问题,其实在科学界也是众说纷纭,并没有统一的公认答案,不过有一些说法很有意思,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,我在这里跟你分享一下。
为什么人类的体温是恒定的?其实很容易发现,所有的恒温动物,比如鸟类和哺乳类,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进化得非常复杂,特别是都拥有一个复杂的大脑。而更简单一点的动物,比方说爬行类和两栖类,像是蛇或者青蛙,它们就不是恒温的,而是所谓的“冷血动物”。相对来看,它们的大脑结构比较简单。
所以,有一种说法是,我们的身体会进化出恒温的机制,是为了让大脑发挥出最佳的性能。因为我们的脑子是一个极其精巧的仪器,在那里,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,会有无数信号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送与接收,而所有的这些化学反应都极其依赖于温度。对于“精密仪器”来说,工作环境的稳定才是重中之重。只有让大脑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恒温环境里,它才能稳定地发挥作用。
但就算需要恒温,那为什么非要是37度,而不能是其他数值呢?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,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在进化中博弈取舍的结果。总体而言,体温高对于生命是更有好处的。因为首先,高温意味着各种化学反应的效率高,代谢速度快,你的动作就可以更快更敏捷。对于生物来说,动作灵活肯定比慢吞吞要好。
其次,高温环境可以杀死大部分有害的真菌,防止对健康造 成危害,同时也可以提高免疫能力。实际上,我们生病时候会“发烧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面对入侵的病菌,身体系统会特意提高温度,以便更有效率地对抗细菌。
当然,这也不是说体温越高越好。因为很明显,保持高体温是要付出代价的,那就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。所以这里肯定有一个平衡点。那这个平衡点在哪里?进化已经给了我们答案。因为神奇的是,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在演化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37度,这说明这个体温很有可能就是在地球环境里,对于恒温动物最优化的一个选择。
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,那温度可以说是我们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。你可以想象一下,最早的时候,生命的祖先以一种很简单的形态生活在海里。海水的温度相当稳定,所以生物本来也没有必要进化出保持恒温的功能。但是后来,一部分动物从海里走上了陆地,它们面对着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。在陆地上,日夜和四季会产生非常大的温差,在这种情况下,陆地生物想要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,一个恒温的环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。
非常幸运的是,有一部分动物真的偶然进化出了精确控制身体温度的能力,而长期的自然选择把这个体温调整到了最佳的37度。有了稳定的体温,这些动物的大脑才得以向更精密的方向演化,变得越来越发达。从此,这些动物走上了一条朝着“智慧”进化的路,而其中走得最远的那一群就是我们人类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稳定的温度,很有可能是地球上智慧生命诞生的关键所在。
以上是第二点,我们从温度出发,探讨了人类为什么会进化出智慧。接下来,让我们把眼光放大到整个地球,来看看温度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。
第三 部分
咱们都知道,生命需要氧气。可是你知道吗?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地球大气层里的氧气含量很少,而且它对于当时的生命是一种“毒药”。那为什么今天大部分的生物都变成了需要呼吸氧气的生物呢?其实这也和历史上的一次温度大变迁有关。
最初的地球是一个炙热的大火球,经过七八亿年之后,它终于冷却到了液态水可以存在的程度。在那之后很短的时间里,生命就出现了。我们刚才说到,对生物来说,保持稳定的温度非常重要。但是地球并不是“恒温”的,它的平均温度在漫长的岁月里,有过数不清次数的起伏变化。
决定地球温度的因素有很多种,比方说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,自传轴的倾斜角度,乃至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等等都会影响整体气候。除此之外,地球自身的因素,比如大气成分、洋流、甚至生物本身也能让温度产生变化。在这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下,地球有时冷,有时热。冷的时候,冰川覆盖了大地,就形成了地质学上说的“冰期”。
冰期的出现和消失不但改变了地质环境,更对生物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。比方说,一直到大概27亿年前,地球还非常炎热。因为当时地球的大气成分和今天非常不一样,几乎没有氧气,充斥着二氧化碳和甲烷。我们知道,这两种都是温室气体,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,当时的气温可能要比今天高50度之多。在这种环境里,生命进化得非常缓慢。
要知道,这时候生命已经出现将近20亿年了,但形态非常简单。当时地球上的生命,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厌氧性原核生物。不过,接下来的一个偶然事件就彻底改变了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