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魔戒》三部曲|黄昱宁工作室解读

关于作者

1892年,J.R.R.托尔金出生在南非。他自小语言天赋过人,大学在牛津修的古英语、日耳曼语、哥特语等。他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开始写作,于是有了《霍比特人》。《霍比特人》的成功鼓舞出版商游说托尔金继续创作续集。1955年,《魔戒》三部曲全本问世。托尔金在小说创作的基础上,托尔金又总结出一套“架空世界”的理论,为现代奇幻文学的发展定下了基调。

关于本书

托尔金从二战后期开始创作《魔戒》,一写就是十年。小说虚构了一个架空的中土世界,为了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和真实,托尔金在正文以外,还编撰了包括帝王传记、年表、族谱、历法、语言发音规则和文字书写方式等附录,力图完成对整个中土世界的全景式呈现。

核心内容

《魔戒》三部曲讲述了,霍比特人佛罗多从他叔叔手上继承了一枚戒指,不成想这枚戴上就能让人隐身的戒指竟然是魔王索伦的至尊魔戒,它的力量十分强大,一旦被索伦得到,那么整个中土世界都将被黑暗笼罩。在睿智的巫师甘道夫的指引下,佛罗多一行人踏上了冒险之旅,他们打算深入索伦的腹地魔多,将魔戒投入末日火山的岩浆中。远征队在随后的征途中遭遇了挫折,有人战死,有人失踪。最终,佛罗多没有辜负同伴的希望,凭借善良的秉性和坚强的意志成功来到了末日火山,最终摧毁了至尊魔戒。

前言

你好,欢迎每天听本书,今天为你解读是世界奇幻文学的经典之作,《魔戒》三部曲。

说到《魔戒》,许多人可能先看过电影,然后才读的原著,倒不是因为原著默默无闻,实在是因为电影名气太大,上映之初就大获热捧,得奖无数,时至今日更是当之无愧的银幕经典。然而,真要论历史地位,原著可一点也不逊色。

在西方文学的门类中,有一支称为“奇幻文学”,英文叫Fantasy,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,魔法和超自然元素的运用原是它最鲜明的特征,《伊利亚特》《奥德赛》《埃涅阿斯纪》等古代经典为它的发展奠定了基调。在此后漫长的文学史中,奇幻文学的传统一直得以延续,中文读者较为熟悉的《亚瑟王传奇》《格列佛游记》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归入这个类别。

奇幻文学尽管历史悠久,定义却始终不明,魔法、冒险、传奇、英雄事迹、超自然元素都是它不可或缺的元素,然而仅凭这些,似乎尚不足让它独立于其他文学类别以外而自成一派。直到《魔戒》问世,奇幻文学最具辨识度的属性得以确认,那就是,奇幻文学要营造出一个架空世界,然后凭借自洽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设定,给读者营造出沉浸式的阅读感受。因此,人们公认《魔戒》为现代奇幻文学的开山之作,它的典范意义影响深远。

《魔戒》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?《魔戒》作者托尔金对奇幻文学的最大贡献又是什么?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,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托尔金,看看能不能从他的生平经历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。

第一部分

自幼年时起,托尔金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,入学前,他通过家庭教育掌握了基础的拉丁语和法语。同时,他对植物学也有极大的兴趣,还在母亲的鼓励下大量阅读儿童文学,当时的托尔金绝不会想到,幼年的兴趣与经历不知不觉帮他完成了最初的文学训练。

1911年,托尔金进入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,主修古英语、日耳曼语系、威尔士语和哥特语。据说,托尔金掌握的现代和古代语言加起来有20多种,是不折不扣的语言天才。正是在这些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,托尔金才能在之后的创作中为不同种族设计出各自的语言。

1915年,大学毕业的托尔金投身一战,后来他因病住院,直到一战结束他都在医院疗养。在这段时期,托尔金因为研究需要,大量接触了北欧神话与英国的民间传说,深深为之着迷,语言学家和文学创作者的纽带在这时已隐隐结下。托尔金继承了这些文学传统中的史诗风格,冒险远征主题和浪漫主义自然观。

一战结束不久,托尔金开启了自己的学院生涯。1920年他成了利兹大学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,1925年又回到母校牛津任职,一直工作到1959年退休。按照正常的职业轨迹,托尔金会是一个优秀但不为大众所知的学者,他会在古英语研究领域建立自己的威望,不会与文学史产生关联。然而,学者与作者的界限在30年代初的一场考试中打破,托尔金的跨界之旅也由此展开。在这场考试中,无所事事的监考老师托尔金,在学生的空白试卷上写下了“从前在地底洞穴里,住着一个霍比特人。”中土世界的故事于是浮现纸上,这就是《魔戒》的前传、托尔金的文学处女作《霍比特人》。

《霍比特人》原本是托尔金给自己孩子写的一部童话,精明、富有商业头脑的出版商却认为成年人也会喜欢这些故事,于是就怂恿托尔金出版这部作品。果不其然,1937年小说出版以后,引起了读者热烈的反响,出版商继续游说托尔金写作续集,这才有了后来的《魔戒》。

可是《魔戒》的写作远比《霍比特人》来得艰难。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二战,战争引起的混乱与动荡,让托尔金没法安心构思与写作。此外,也有小说创作野心的原因,写作《霍比特人》时,托尔金只需要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写下来就行。而在构思《魔戒》的时候,他想让中土世界更加丰富、严谨、更加有始有终,光是编撰中土世界的历史恐怕就花了他不少时间,更不用说他还要在博物学、语言学、历史学等层面锚定中土世界的边界。写作《魔戒》的艰难,最深层的原因可能缘于托尔金思想的变化。《魔戒》的意义已经超越了《霍比特人》那种睡前读物的性质,它是托尔金对人类文明反思的产物,因此,托尔金不仅要说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,还必须要把它形象化、故事化,这其中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。

托尔金出色的语言学知识,对文学传统的继承,以及营造架空世界的野心和努力,都能帮助我们理解《魔戒》为何能成为现代奇幻文学的开山之作,托尔金给奇幻文学带来的贡献。

1955年,《魔戒》三部曲终于全部问世,此时距离托尔金动笔写作这个故事已经过去了10年。不出意料,托尔金的小说再次大获成功。许多评论者称赞《魔戒》继承了自《伊利亚特》《奥德修斯》以来的史诗传统,著名美国诗人奥登更是认为《魔戒》的文学成就超过了米尔顿的《失乐园》——后者可是英语文学中排得上号的经典。为什么《魔戒》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?它是如何超越语言、种族、阶级的限制成为雅俗共赏的传世之作?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?要回答这些问题,我们必须随着托尔金一道,从那恢宏壮丽的中土世界中寻找答案。

第二部分

本期音频参考的是朱学恒翻译的版本,他把三部曲的第一部名称翻译成《魔戒现身》,直译的话也可以叫“魔戒远征队”。故事接着《霍比特人》的时间线展开,背景仍是中土世界。

距离上一本《霍比特人》故事里的主角霍比特人比尔博·巴金斯上次出门冒险,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,这几十年里,岁月静好。不过,危机却隐隐浮现。比尔博年轻时曾经跟随灰袍巫师甘道夫一起冒过险,带回了一枚可以让人隐身的戒指。经过一番调查他才知道,原来这枚戒指就是传说中的至尊魔戒,它原本属于黑暗魔君索伦,后来辗转来到比尔博手中,现在比尔博又把它送给了自己的侄子佛罗多。

当年,索伦诱骗精灵工匠打造了一系列魔戒,它们都无比强大,此外,他又在末日火山偷偷打造了至尊魔戒,它能够统领其他戒指,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。后来精灵和人类联手打败了索伦,魔戒却没有被摧毁,因此,索伦的邪恶意识也没有被彻底消灭。如今,他积攒了足够的力量,准备东山再起,他一方面扩充自己的半兽人军队,另一方面四处搜寻魔戒下落,一旦重获魔戒,索伦的力量就会完全恢复,到时整个中土世界都将笼罩在黑暗的阴影中。

在这个危急关头,甘道夫嘱咐佛罗多带着魔戒前往精灵故乡,向精灵王寻求庇护,甘道夫自己也去寻求巫师领袖萨鲁曼的帮助。就这样,佛罗多和他忠实的仆人山姆,以及两个好朋友皮聘和梅里一起,踏上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冒险之旅。

生性乐观开朗的霍比特人,刚走到夏尔的边界就捅了篓子,索伦的爪牙闻风而至,幸好得到神行客亚拉冈的帮助才化险为夷。亚拉冈大有来头,他是人皇的直系后裔,是人类王国刚铎的王位继承人。在亚拉冈的护送下,佛罗多一行人有惊无险地来到了精灵的国度。在那里,不同种族的代表从中土世界各地赶来,共同商议处置魔戒的办法。

索伦的力量越来越强,就连精灵也抵御不了魔王的军队,而且巫师领袖萨鲁曼竟然也投靠了索伦,双方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。这场商议形成了两种意见,有人提议借助魔戒的力量对抗索伦和萨鲁曼,这遭到甘道夫的反对,他很了解,魔戒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的,它会腐蚀持有者的意志,令他堕入黑暗。因此,甘道夫的建议是组成一只魔戒远征队,护送佛罗多前往索伦老巢附近的末日火山摧毁魔戒。这个计划的危险之处在于,一旦索伦发现他们的行踪,那就相当于送羊入虎口,把魔戒亲手送还给魔王。而且,参加会议的众人也不理解,为什么连巫师、精灵和人类勇士都驾驭不了的魔戒,手无缚鸡之力、身高只有普通人类一半的霍比特人反倒能持有?

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《魔戒》的基本主题——善与恶的较量。如果说索伦和魔戒象征着最幽暗、最阴沉的恶,那么以佛罗多为代表的霍比特人就代表了最纯粹、最朴素的善,只有后者才能和前者针尖对麦芒。除此以外,力量、智慧、知识、技术通通都不管用,不单不管用,反而可能沦为邪恶的帮凶,最后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,巫师领袖萨鲁曼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!萨鲁曼曾经暗中帮助巫师与精灵组成的组织反抗索伦,但后来受到索伦的引诱堕落了。

托尔金酝酿这部小说的时候,正好是二战时期,一定程度上,萨鲁曼是战时欧洲知识界的一个缩影。当时许多知识精英否定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,进而否定自由的价值,推崇力量与强权统治,这才给纳粹提供了上位的可能,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。托尔金显然不属于这个阵营,虽然他没有全身心地拥抱启蒙理性,他也很忧虑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人性堕落,但他没有极端到否定日常生活的价值,更没有把希望寄托于索伦这样的魔君,他依然肯定人性中还存有可贵之处,他把人类的希望寄予到最朴素的道德力量。这层意思隐隐构成了小说的底色,相较之下,奇幻文学的定义和中土世界的建构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。

故事继续。本着自愿原则,一共9人加入了魔戒远征队,他们分别是灰袍巫师甘道夫,人皇后裔亚拉冈,刚铎宰相之子波罗莫、矮人贵族葛罗音之子金雳、幽暗密林精灵王子勒苟拉斯,再加上霍比特人佛罗多的四人队伍。

征途当然不会一帆风顺,自然天险的阻隔是一端,半兽人的追击是另一端。远征队先是在矮人曾经的圣城摩瑞亚失去了甘道夫,又在安都因河旁被半兽人袭击,波罗莫战死,紧接着佛罗多和山姆趁乱离开,为了不再拖累同伴,他们决心结伴前往末日火山。剩下的人里面,皮聘和梅里又被半兽人掳走,亚拉冈则带领勒苟拉斯和金雳前去追击。到这里,远征队分崩离析,众人踏上了各自不同的命运之路,小说第一部也就此完结。

小说第二部叫《双城奇谋》,直译就是“双塔”。双塔指的是萨鲁曼居住的欧散克塔和索伦领地魔多的西力斯昂哥塔,从小说内容来看,第二部基本上是围绕这两座塔展开。

这里不妨多说一句,我们前面说过三部曲的底色,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托尔金写《魔戒》有影射现实的意味,譬如索伦和萨鲁曼的同盟,好比是希特勒与墨索里尼,或者二战初期的苏德。类似的索引都有蛛丝马迹可循,然而这对于文学本身似乎没什么必要,文学虽然不能脱离现实单独存在,可是只把它视为现实的投影,那无疑是对文学的矮化。

言归正传,小说上半部讲的是萨鲁曼的欧散克塔被攻陷,这份功劳主要由洛汗国的骑士和树人分享。亚拉冈一行人在追击半兽人的过程中,来到洛汗国,意外遇到涅槃重生的甘道夫,在甘道夫带领下,他们清除了洛汗国王身边的谗臣,恢复了国王的心智,随后和洛汗骑兵一起打退了萨鲁曼军队的进攻。在这之后,洛汗军队进军欧散克塔,直取萨鲁曼的老巢。他们最终抵达时却惊讶地发现,萨鲁曼的老巢似乎刚遭遇了大洪水,更出乎众人意料的是,在欧散克塔门口的废墟上,霍比特人皮聘和梅里正悠闲地大吃大喝。原来他俩乘乱逃进了法贡森林,在那里遇到了古老的树人一族。

萨鲁曼为了集结军队,大肆破坏森林激起了树人的愤怒,皮聘和梅里趁机说服他们召开树人会议,召集树人攻打萨鲁曼。树人是中土世界最古老的种族,树形人身,身高超过4米,看似行动迟缓实际上力量惊人。在他们面前,萨鲁曼简直不堪一击,被打得不敢出塔半步。看到大局已定的甘道夫决定不再理会萨鲁曼,他委托树人监视萨鲁曼,自己转头准备即将来临的索伦领地魔多与人类王国刚铎间的大战。

前面我们提到过托尔金对工业化和环境污染的担忧。树人这一段无疑是他这种立场最好的注脚。如果回溯英国文学史,在哈代、劳伦斯等作家的笔下我们也能找到类似的主题。实际上,在作家那里,自然被破坏不仅是环境污染这么简单,它更意味着美的失落,意味着人性的破碎,意味着心灵的枯竭、道德的滑坡。两者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联呢?因为从18世纪末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出现以来,自然就被看成是人性的培养皿,美的训练营,心灵与道德力量的发源地。这个传统可以一直上溯到德国思想家歌德和他著名的《少年维特的烦恼》。因此,在拒斥工业化,拥抱自然人性这点上,托尔金很好地继承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,他还用一种类似神话的方式赋予了它新的形式。

接下来,我们把视线转向佛罗多和山姆,他们独自启程以后,一路历经磨难终于来到了魔多的入口。可索伦的老巢又不是路边茶馆,想来就来想走就走,面对紧闭的大门和守门的半兽人,佛罗多和山姆只好绕道。不得已,他们跟着史麦戈走上了一条密道。史麦戈是谁?他是在比尔博之前魔戒的持有者,他也是霍比特人,但由于长期持有魔戒,心智和外貌都已经扭曲。因为常常发出“咕噜咕噜”的声音,所以他又被称为“咕噜”。自从丢失魔戒以后,咕噜一直寻找着它的下落,为此还不惜孤身前往魔多打探,所以他知道进入魔多的密道。此时,咕噜看上去已经被佛罗多和山姆驯服,实际上,他的内心仍潜伏着另外一个人格,心心念念要杀死佛罗多和山姆,抢回魔戒。这种两面性让“咕噜”成为《魔戒》中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。最终,对魔戒的占有欲占了上风,咕噜把佛罗多和山姆引入了怪物巢穴,想要借刀杀人,紧要关头,老实巴交的山姆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打退了怪物。可佛罗多却被半兽人发现,抓进了西力斯昂哥塔里,山姆一路尾随来到塔下,想要伺机救出佛罗多,小说第二部至此完结。

小说第三部叫《王者再临》,顾名思义,说的是人皇后裔亚拉冈重新登上刚铎的王位。萨鲁曼的覆灭,让刚铎免除了腹背受敌的危险,然而索伦的力量仍然大大强于人类的军队,而且索伦仍有余力在攻打刚铎的时候,分兵袭击矮人和精灵,让他们自顾不暇,无法来支援刚铎。洛汗的骑兵在大战之后也需要休整,不能全速赶往应援。面对魔多的大军,兵力处于劣势的刚铎军队伤亡惨重。索伦的大军一路西进,直指刚铎主城,一番鏖战以后,城门告破,刚铎宰相在绝望中自焚,只剩甘道夫一人指挥着守城士兵苦苦支撑。

眼看主城就要陷落,洛汗骑兵及时赶到,杀得半兽人阵脚大乱。可半兽人军队的战力还在,一番整顿以后,再度杀了回来,洛汗国王战死,局势再度逆转。危急时刻,洛汗公主和霍比特人梅里合力斩杀了敌方主将,力挽狂澜。少女和霍比特人完成了伟大骑士没能做到的壮举,可见,希望并非由力量和知识保障,而是需要平凡者的决心和勇气来守护。

最后,亚拉冈和勒苟拉斯、金雳一起率领亡者大军赶来助阵。这些曾经因为临阵脱逃而受到诅咒的亡灵士兵,响应了亚拉冈的召唤,履行了曾经对人皇许下的誓言,终于换得灵魂的解脱。

这一场大战以刚铎惨胜告终,可威胁仍没有结束,索伦依然留有后手,而且刚铎的战力所剩无几。亚拉冈第一时间救治重伤的众人,刚铎有一句古语,王之手乃医之手。人皇后裔归来的消息,一时间传遍了刚铎都城的大街小巷。亚拉冈深知当务之急是摧毁魔戒,而不是重登王位,他提议,集结最后的有生力量,进军魔多,转移索伦的视线,为佛罗多和山姆争取时间。也就是说,亚拉冈相信甘道夫的判断,决定把整个中土世界的希望交付给佛罗多和山姆。

山姆和佛罗多没有辜负众人对他们的期望,山姆英勇地救出了佛罗多,随后两人一路跋涉,来到了末日火山的入口。幸亏有亚拉冈率领大军在正面战场牵制索伦,让他没发现原来魔戒就在自己的老巢里。就算如此,真要销毁魔戒也不容易。在末日火山的烈焰旁,佛罗多经历了此行最大的考验。他终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魔戒蛊惑,想要戴上戒指一走了之。这时,一路尾随他们的咕噜冲上前去,一口咬断了佛罗多的手指,抢走了魔戒,却不幸一脚踏空,连人带戒指一起掉进了岩浆中。咕噜曾经是善良的霍比特人,受到魔戒蛊惑堕入幽深的黑暗之中,如今,他戏剧性地完成了自我救赎,恶反过来成就了善,这说明,托尔金对人类的未来仍保有希望。

直到这时,索伦才发现大事不好,却为时已晚。随着魔戒被摧毁,他的力量迅速消散,正面战场的半兽人军队也随之土崩瓦解。此时,精疲力竭的佛罗多和山姆面对着爆发的火山岩浆,做好了必死的准备,幸好,甘道夫派出巨鹰救了他们,英雄才得以顺利凯旋。

之后便是故事的尾声,众人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圆满的结局。回到夏尔以后,佛罗多一行人还遭遇了一个小插曲,萨鲁曼纠结余党霸占了夏尔,后来被佛罗多等人轻易打败,萨鲁曼最后也没能善终,死在了自己奴仆手上。如果把几个霍比特人的故事线单拎出来,我们会发现,《魔戒》其实是一部成长小说。托尔金在最后安排这个插曲,是为了显示几个主人公成长以后的状态,这也让小说在结构上完成最后的闭合。

遗憾的是,在主角佛罗多身上,我们没能看到少年成长的轨迹,其他人或者莽撞或者怯懦,在冒险征途中,他们逐渐克服了缺点,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勇士。唯有佛罗多,自始至终都闪耀着圣徒的光辉,他没有缺陷,没有私欲,与其说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不如说他是托尔金安插在小说中的一个符号、一个概念。因此,不少人会喜欢山姆、梅里和皮聘,而对佛罗多敬而远之。

在小说最后,魔戒远征队的队员要么寿终正寝,要么远走他乡,总之无一例外都离开了中土世界。有人认为,托尔金这样安排别有深意,小说中也提到,随着至尊魔戒被摧毁,其他魔戒的力量也会一起消失,因此,巫师和精灵才会纷纷离开中土世界。他们的离去意味着魔法和神秘力量自此退场,历史开始进入理性和技术统治的年代,这或许能带来稳定和安全,但也会导致单调与乏味。那么谁来承担反抗平庸的重任呢?答案自然是艺术,在托尔金那里,就是文学,就是神话,这也是他写作《魔戒》的最深层、最形而上的动机。

第三部分

《魔戒》三部曲的故事讲完了,不过,中土世界的大门可没有就这么关上。托尔金在写完《魔戒》以后,继续打造他的中土世界。1973年,托尔金去世以后,家人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大量与中土世界相关的内容,于是就整理出版了《精灵宝钻》《中土历史》等著作,为中土世界提供了更多有意思的细节。很显然,托尔金不只想讲关于魔戒的故事,他更想把中土世界的来龙去脉、风土人情一起呈现在读者眼前。就拿《魔戒》来说,小说除了正文以外,还包括帝王传记、年表、族谱、历法、语言发音规则和文字书写方式等附录。托尔金的野心,恐怕是想在文学中创造一个堪比现实世界的虚构空间,他的这种想法为奇幻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的局面。

托尔金认为,奇幻文学最重要的不是魔法、不是超自然元素,而是要营造一个Secondary World,中文通常翻译为第二世界或架空世界。在那里,小到烹调方法、起居习惯,大到种族构成、历史事件、价值观念等,都跟现实世界完全不同。但是它们又得像现实世界一样,保持内在一致性,要有自洽的历史观和世界观,不能逻辑混乱,否则就是胡编乱造,那样一来虚构的架空世界也会随之分崩离析。

在以《魔戒》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,托尔金孜孜不倦地描绘中土世界的方方面面。他为中土世界创造了霍比特人、精灵、人类、矮人、半兽人等不同种族的居民,为他们编撰各自的历史和风土人情,他甚至凭借自己的语言学知识,为不同种族设计各自的语言,其中最详细的是精灵语,它有系统的发音和语法规则,如果有人愿意甚至可以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学习精灵语。这些细节既充满奇思妙想,又严丝合缝、和谐共存,丝毫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,还能让人沉浸其中。而且,读者通过阅读能经历这场虚拟出来的宏大叙事,获得精神体验,这对于各个时代的年轻读者来说,都具有强大的亲和力,这也是奇幻文学引人入胜的根本原因。

托尔金的写作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奇幻小说的发展,《哈利·波特》就在托尔金的理论上做了拓展和延伸。《哈利·波特》小说中巫师世界和现实世界并存,两者互有交集,却遵循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,两个世界也分别拥有自成一体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。而近年来把奇幻文学推向新高峰的《冰与火之歌》,也就是美剧《权力的游戏》的原著小说,也离不开《魔戒》打下的基础。《冰与火之歌》的作者乔治.RR.马丁就说过,《魔戒》中巫师甘道夫的死亡启发了他的写作灵感,让他喜欢用酷烈的、出其不意的方式,安排那些已经跟读者观众建立起情感联系的人物“突然死亡”。这种处理方式激发的宿命感,确实是《魔戒》和《冰与火之歌》的共同精神内核之一。

如果说史诗风格的应用,冒险、远征主题的书写,浪漫主义自然观的表达凸显了托尔金对文学传统的继承,那么架空世界的营造和处理,则是他对文学传统,尤其是奇幻文学传统所做的最大创新,也是他送给读者最好的礼物。

总结

好,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期内容里的知识要点,我们知道:

第一,托尔金是个不折不扣的语言天才。据说,他掌握的现代和古代语言加起来有20多种。

第二,《霍比特人》之后,托尔金写了《魔戒》三部曲,大获成功。《魔戒》超越了睡前读物的性质,是托尔金对人类文明反思的产物。

第三,《魔戒》的基本主题是善与恶的较量。只有霍比特人所代表的最纯粹、最朴素的善,才能战胜如索伦和魔戒象征着最幽暗、最阴沉的恶,除此以外,力量、智慧、知识、技术通通都不管用。

第四,在拒斥工业化,拥抱自然人性这点上,托尔金很好地继承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,他还用一种类似神话的方式赋予了它新的形式。

第五,托尔金认为,奇幻文学最重要的不是魔法、不是超自然元素,而是要营造一个架空世界。这个世界要保持内在一致性,要有自洽的历史观和世界观,不能逻辑混乱。

撰稿:黄昱宁工作室

脑图:摩西脑图工作室

转述:徐惟杰